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标志,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石,是人人均可参与其中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方式。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创城一大步。如今河东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深入人心,大家一起努力,共筑美好家园。“居民在生活垃圾的投放中缺少分类的意识,对具体垃圾的细分存在误投或者投放不标准,是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大王庄街道工作人员孙娜说,大王庄街道各社区从多方面宣传垃圾分类,向居民发放普及手册、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竞赛和公益演出等,旨在将垃圾分类理念渗透居民生活,将垃圾分类不乱丢的习惯落实为自然。河东区东局子学校的生物教师窦迪是一名致力于环保宣传的志愿者,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年来,窦迪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日常教学,积极投身“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各方面。他认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宣传很重要,作为志愿者,可以多跟大众交流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大家慢慢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学校中,作为一名老师,我会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同时举办多种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分类积极性,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窦迪说。“垃圾分类可以培养我们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市民李艺璇说,自从推行垃圾分类之后,自己积极参与其中,生活环境卫生明显得到提升,大幅提升了幸福感。她感叹,垃圾分类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为绿色环境尽一份力。社区志愿者王萌萌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垃圾分类活动,她说:“在社区举办的垃圾分类座谈会活动中,工作人员为大家培训垃圾分类知识。针对遇到的垃圾分类问题大家进行交流探讨,不仅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也更易发现垃圾分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也会从自身努力,引导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新时尚中来,携手营造持久洁净的健康文明家园。同时,我还会经常手持宣传材料,走街串巷,走访入户,在辖区大面积、广范围进行宣传,对各商户、村民、小区居民进行详细讲解,全面推动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从而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广。”
短评——实行垃圾分类,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到资源节约,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普遍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将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行动起来,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使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行为习惯和文明风尚。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点滴做起,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提高文明意识素养,一起来为绿色发展、社会文明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