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深入推进书香天津建设,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频道推出特别栏目,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出版单位负责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者、农家书屋管理员、书香家庭等,与您一起学习《条例》,开卷迎新年!
1月1日至7日,天津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FM91.1)每天8:00、11:30、23:00。
本期嘉宾:王振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
新岁序开,阅见美好!
《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实行,以地方立法助力书香天津建设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一城风华,满城书香。
“书香天津,全民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人人因阅读而成长,家家因阅读而幸福,城市因阅读而更家美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为您邀请到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全民优秀阅读推广人王振良来到节目的现场。王教授您好,请问您对于《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有哪些认识呢?
王振良:《条例》充分吸纳了国家政策的最新精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建立健全全民阅读工作的协调机制,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有建立全民阅读定期考核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等。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以公共图书馆系统为核心的三级阅读体系。这主要是指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以及政府举办的城市书吧和阅读新空间等纳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开展图书流动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建立以区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书屋书吧为基层服务点的三级总分馆服务体系。这样更能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种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以此提高书香天津覆盖面。
主持人:请问您觉得《条例》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可以重点解读的呢?
王振良:我想重点解读《条例》的第二十条,原文是:“鼓励出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以及具有本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出版物。鼓励开发相关文创产品。鼓励和支持特色阅读推广,促进结合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以及具有本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出版物。”
《条例》的第二十条字里行间充满了新鲜感,有创新精神,是对特色阅读推广的提倡和支持,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第一个层面,是读什么的问题。阅读本来是私密的事情,读者有自己的选择权。但读书跟我们吃饭一样,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有高有低。因此《条例》做了倡导性的规定,鼓励特色阅读推广。
具体来看,读中华民族精华的内容,属于经典阅读;读普及科学知识的内容,属于最新提倡的科普阅读;读具有天津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这又属于乡土阅读。其中,经典阅读显然契合我国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科普阅读瞄准了未来,瞄准了科学技术的前沿,面向的是科学文化教育的未来。乡土阅读关注我们天津的历史文化或者风土民情,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通道。
我认为乡土阅读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够把经典阅读、科普阅读和地方文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是有统领意义的阅读方式。
第二个层面,是怎样读的问题。传统更多是纸质阅读,现在人们有了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始了电子阅读。《条例》提出要“结合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相当于延伸了阅读这一概念。无论是读纸还是读屏,只要读者愿意,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去阅读。
体验式的或者实践式的沉浸阅读,与独处一室的阅读仍是不同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融汇贯通,还能促进人头脑的思考。
那我们还可以读什么?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山、一处历史事件的现场、一所名人居住过的老房子,乃至一个饱经沧桑的城镇……这些都可以变成现实中阅读的对象。
实际上,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我们是在读中华大地。读书、读人,再到读整个社会,阅读的概念可以不断延伸,我们的眼界不断打开,读者的视域也更加开阔。
第三个层面,是读物从哪里来的问题。《条例》针对有关经典阅读、科普阅读和乡土阅读的读物出版,做了非常明确的鼓励和引导。我相信,随着《条例》的推行,一定会对出版选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信息爆炸时代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主持人:好的,谢谢王教授的精彩分享。《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于2024年1月1号起正式施行,《条例》为天津市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有望在推动全民阅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也期待该条例的实施能为全民阅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